由上海徐汇区建交委建设实施、隧道股份市政集团承建的区区对接道路——田林路下穿中环地道工程10日开始箱涵推进,标志着该工程穿越中环线之旅从管幕模式切换到箱涵模式。隧道股份市政集团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断面全封闭土压平衡掘进机用于该工程的箱涵推进施工。
“该工程难点在于工程要穿越中环线,不仅要保证中环线的正常车辆通行,又要严格控制管线的沉降。”田林路下穿中环地道工程箱涵组副组长牛杰告诉中新网记者。
作为上海徐汇区年度重大工程项目之一,田林路下穿工程位于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西起古美路,东至桂平路,全长1032.78米,分为敞开段、暗埋段两部分,地道断面采用三快两慢形式,施工过程中将下穿运营中的中环线,预计12月底地道主体结构完成。
工程竣工运营后,田林路被中环线“拦腰截断”的困境将得到改善,漕河泾地区的通行以及徐汇闵行的跨区联通能力都将得到提升,区域路网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地道内有非机动车道,附近居民非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也会显著提升。”牛杰说。
据了解,下穿运营中的中环线时,隧道与地下管线距离最近处仅半米,并且线地下管线复杂,地道施工难度大。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此次施工采用了国家级管幕-箱涵工法。该工法具有沉降控制好,总工期短等优点。
2017年9月第一节钢管幕开始推进,2018年4月管幕全部贯通,62根带锁口钢管形成的口字形钢管幕有效隔离保护层并承担上覆水土压力,相当于上了一层“保护壳”,为箱涵推进提供了第一道保障。
隧道股份市政集团自主研发的这台巨型设备采用四台螺旋机出土,作业时通过安装在土舱面板上的14个土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正面土体变化情况,操作者可根据压力值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螺旋机的转送参数,从而保证正面土压力稳定,是箱涵安全穿越中环线的第二道保障。
牛杰介绍说,掘进机推进时相当于三台地铁盾构机同时工作。动力系统需包含6节液压车架、3节高低压柜、4套注浆泵、1套水系统和1套皮带输送机,如何将那么多的设备合理布置到箱涵内花费了建设人员不少心思。通过反复推敲最终把箱涵隔墙采用临时钢支撑代替,使得箱涵内的空间利用率大幅提高,同时车架之间留有间距,方便后续设备维护及保养人员自由进出。
箱涵在推进过程中如何确保不同分区的顶进在同一频道,保持步调一致非常关键。对此,为保证箱涵推进的良好姿态,市政集团技术人员与同济大学专家合作,开发研制箱涵同步顶进系统,将所有油缸分为7组,分别采用7套液压泵站,每套控制10个油缸,通过中央控制器,根据箱涵左右两侧行程差,对7套液压泵站输出流量集中核算,确保顶进过程中的同步性。同时采用两位操作人员共同操作,杜绝施工过程中误操作。
“该工程的工法对未来推动新型地铁车站建设、打通城市断头路以及城中心的节点改造,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牛杰表示。